產學研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并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隨著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政府在創新平臺搭建中的作用,用戶在創新進程中的特殊地位進一步凸顯,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形態正推動科技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
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院所支撐、市場運行”的思路,與高等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投資公司、用戶間建立廣泛的聯系,努力為彼此之間的溝通合作搭建起一座橋梁。
(1)構建創新戰略聯盟。通過整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等近10家知名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德國CODESYS軟件公司等近百家國內外制造業知名企業與國內外多家金融投資機構對接,在濟南市高新區共同成立山東省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構建科研、設計、工程、生產和市場緊密銜接的完整技術創新鏈條,有效解決我省產業集中度分散、技術領域原始創新匱乏、共性技術供給不足、核心競爭力受制于人的突出問題。
(2)建立“1+1+1”平臺。在濟南是高新區管委會的領導下,依托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設備資源,充分利用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的研發實力與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德國CODESYS軟件公司的技術和產業化實力,共同成立國家級、省部級研發平臺。
(3)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承擔國家、社會重大科研任務。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攻關能力,以及企業的系統集成與產業化能力,推動校企全面深入合作,重點面向國家重大、重點研發計劃、國防重大科研需求、國民經濟與社會民生重大產業技術需求,開展聯合攻關、推動核心技術轉移轉化,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
(4)依托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網站,創立科技成果展示平臺。整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專利、專家、投融資等眾多資源,提供搜索及智能對接服務,引導企業和高校實現產學研對接。每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均擁有自己獨立的頁面和空間,可以方便其發布最新成果資源。企業和個人也可以直接網站上發布技術難題和需求,真正做到了需求有匹配、難題有對接。
(5)引入多樣化社會資本力量,推動成果轉化進程。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學會、全國智能機器人創新聯盟、山東省自動化學會、山東省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資源優勢,廣泛收集各類社會資本信息,建立投融資資源庫。通過定期組織企業、投融資機構間的需求對接,實現投融資機構與企業間的快速對接,借助資本的力量,推動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及產業化進程。
(6)發揮民眾在創新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指導下,成立創新項目發展基金,鼓勵個人依托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設備資源及研發條件,開展科技創新與研發工作。